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过去十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从约八万亿快速增长至三十多万亿,产品结构、投资者结构、投资策略等方面也发生显著变化。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基金公司规模导向、基金考核排名压力等,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期证监会出台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督促行业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并贯穿于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基金运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义务,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是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
国新国证基金认为,以投资者为本,首先要深刻理解投资者的需求,不同的投资者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因此需求也各不相同。年轻的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追求长期的较高回报,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以应对诸如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目标;而临近退休的投资者则更注重资产的稳健性,对风险的容忍度较低。因此,公募基金只有切实将投资者的需求与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才能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投资者共同走向财富增长的未来。
国新国证基金认为,推动公募基金向投资者回报转型,必须将“以投资者为本”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全链条,需要通过一系列可落地、见实效的具体举措,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与信任度:
一是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群,差异化设计产品方案,如纯债型基金、“固收+”、权益类基金等,丰富产品线供不同需求的投资者灵活选择。
二是完善考核激励与投研文化,筑牢“以投资者为本”的底层支撑。从组织与文化层面保障转型落地,培育“长期主义”投研文化,鼓励研究员与基金经理深入企业调研、跟踪产业趋势,避免盲目追逐热点与短期博弈,通过扎实的基本面研究创造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三是强化信息披露与沟通,构建透明互信关系以“看得懂、信得过”为目标,提升信息传递的透明度与有效性。如优化定期报告内容,重点说明基金当期投资策略执行情况、对后市的判断与调整思路,帮助投资者更好理解基金运作背后的逻辑,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
国新国证基金将“以投资者为本”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口号落实到成效,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与信任度,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真正回归“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本源,与投资者共同实现财富的长期稳健增长。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