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近日,司尔特(维权)(002538.SZ)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将一场持续20个月的职务侵占案推向高潮。事件的导火索是2024年1月公司审计部副部长、全资子公司贵州路发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路发”)前财务总监黄席利等人涉嫌职务侵占犯罪。黄席利拒不配合调查并辞职后,公司向安徽地方公安机关报案,但案件至今未侦破,形成“挂案”僵局。
两董事不保真
司尔特公告,董事吴玉光、朱克亮无法保证2025年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理由是“黄席利等涉嫌职务侵占犯罪一案目前尚未侦破,且根据公司目前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的情况,在《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定范围之外仍有可能存在其他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虚构交易”。
安徽证监局现场检查揭露,2021至2023年贵州路发通过虚构劳务工程及台车掘进业务,虚增成本套取资金,导致定期报告失实。尽管司尔特在2025年5月发布整改报告,声称问题“主要发生在2021年”,但董事吴玉光、朱克亮连续三次对定期报告投弃权票——从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直至2025年半年报,均声明“无法保证真实、准确、完整”。两位董事的担忧直指核心:案件停滞导致财务黑洞无法闭合。吴玉光指出,在证监会已认定的违规范围外,可能仍存在未被发现的虚构交易,且案件未破致使财报期初数无法准确调整。更严峻的是,黄席利供述其侵占行为“受多名上层领导指使”,暗示案件可能涉及更高管理层,但公司始终未披露其他嫌疑人信息。
业绩颓势叠加公司治理病
财务数据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2025年上半年,司尔特营收同比增长7.15%至21.83亿元,净利润却暴跌43.6%至9518万元。公司归因于硫磺等原材料成本上涨,但董事质疑掩盖了更深层问题:子公司虚构业务的历史影响尚未出清,且关联方东晨健康、贵州司尔特新能源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高达1.76亿元,内控失效已从财务蔓延至资金管理。
司尔特的困局,折射出A股公司内控失效的典型路径:子公司沦为犯罪温床→高管利用职权掩盖→审计机制滞后失灵→整改流于形式→信任彻底瓦解。当董事以弃权票发出警报、监管以立案敲响警钟,司尔特能否挽回溃败,取决于能否打破“挂案”僵局、追回流失资产、重建内控防线。而对4.5万投资者而言,此案亦是一记醒钟:当财报被董事亲手贴上“不保真”标签时,任何业绩叙事都需以最冷峻的目光审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