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发噩耗!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病逝
来源:起朱楼宴宾客
在美国一觉醒来,收到好几位朋友的讯息,才知道王国斌总病逝了。
这真是一个非常突然的消息,我躺在床上发呆了好一阵。
感觉前不久才和他交流过,不过打开微信确认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我和国斌总认识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三年前曾有过非常深度的交流。那时候我被职场上的事情困扰,想要换个工作,经过老领导的推荐和国斌总有了接触。
当时他新创办的泉果基金已是整装待发,但正好遇上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于是所有工作都被迫停滞了。我在和国斌总约了见面交流之后,就开始看他那本刚刚出版的《投资中国》。
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个场景。在足不出户最严重的那几天,我拎着一壶咖啡跑去公寓楼里的楼顶花园——那也是我当时离开房间唯一能去的地方——看书。
看得百感交集。一方面被书中的乐观主义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所深深打动,另一方面却为只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现实而悲哀。
对于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的“做投资要把知识学杂了”。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才能发现真相,纠正我们脑海里存在的错误的、偏颇的常识。
在这里摘录他在“附录2·我的私人图书馆”里写的一段话,事实上这个附录也是我后来好几年想要找书读的时候,一份可以直接按图索骥的索引。
“在投资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感情因素也不一样,但大部分人都会感情用事。一件事情或者一家公司,有几十种甚至成千上万种因素相互影响。
例如,我们讲得最多的护城河,就是很多因素相互累积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如果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学科,不管这个学科多么有趣,都会把人的思想禁锢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之内,无法一窥全貌。
正如芒格所说: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看什么都是钉子。如果只有一种思维方式,那看什么事情都只有一种结果。
多元思维模型借用了许多来自各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和公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地理、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文学等等。
在某个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可以应用在投资中的。
无论是培养多元思维,还是做投资,最重要一点都是热爱阅读。在投资领域,热爱阅读绝对能让你从普通水准的专业人士中脱颖而出。每天比其他专业人士多阅读10分钟或半小时,都可以让你脱颖而出。
如果你想要管理自己的无知领域,也需要通过阅读不断地拓展能力圈,把非舒适区变成舒适区。”
之后再看到这个观点,就是在今年读李录的那本《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的时候了。
事实上,也正因为他们两位都有着极其巨大的阅读量,所以对于中国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理解,也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核。
看完书之后,我和国斌总依然无法见面交流,于是约着视频。连续两天晚上,他在十点之后开始和我视频,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他在视频中显得非常疲惫,显然禁锢在家里并没有让他休息,为了这家新的公司,他每天都在殚精竭虑的工作。
交流的绝大部分内容我已经忘记了,但只有一个问题我印象深刻。我问他为什么还要创办一个个人系的公募基金,明明现在的公募基金已经多如牛毛,他也已经是一名功成身就的投资人了。
他回答说,现在真正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注重受托责任的基金公司并没有那么多,他希望给市场打个样。
上海解封后我再一次在他的办公室见到了他。非常消瘦,但笑容温和。虽然很可惜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加入他的团队,但我一直默默关注着泉果的发展,也看到他们组织的“无限对话”是多么的精彩。
客观地说,泉果的基金产品迄今为止并没有给投资者创造非常丰厚的收益,甚至中间一度由于重仓行业的问题以及三年持有期的条款设计让很多投资者咬牙切齿。
我不知道在过程中国斌总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但一定是我无法想象的。
但到了今年第一批产品封闭期打开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依然实现了全部正收益的业绩,而如果没有这个三年封闭期的话,我相信一大半的投资者大概率会在途中亏损离场。就算有了封闭期,可能一结束也有很多投资者迫不及待的止盈赎回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去几年的投资体验并不美好。
但他们忘了,如果没有买这种封闭式的基金,他们过去几年的投资收益可能会更加糟糕。
投资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无论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还是像王国斌总这样的机构投资者。
他在和我交流的时候还说到过投资生涯这二十多年进行过多少场调研,走过多少地方。甚至我听闻他这次最后的疾病突发也是在一次调研路上(未经考证)。
很可惜,他没能最后看到那个“刷新后豁然开朗的中国资本市场”,但他确实践行了微信签名档写的那句——“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
希望他在那边能够好好休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