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以下全部内容仅为交流学习!请勿以此为投资依据!以下全部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投资者构成任何建议!
来源:亮酒说 文 | 亮玖
在酒桌上,不少消费者曾遭遇这样的尴尬:将印有“王茅创始人”、“巴拿马金奖”字样的茅台镇白酒当作茅台系产品饮用,甚至为其高昂定价买单。殊不知,这些看似“根正苗红”的产品,多是精心设计的“傍茅”骗局。在茅台镇本地,不少酒厂利用消费者对白酒知识的匮乏,通过傍名牌、打擦边球等手段极力宣传自家产品和品牌,从而忽悠了大批消费者,疯狂收割市场“韭菜”,这些酒在业内被戏称为“茅台祖宗酒”、“傍茅派”、“古墓派”等乱象,而这场乱象的背后却正持续侵蚀着茅台镇的产业根基。
01“傍茅”泛滥源于一场“攀亲”历史
回溯往昔,酱酒行业曾如日中天,茅台镇作为酱酒核心产区,众多中小酱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享行业发展红利。但在此过程中,“祖宗酒”泛滥,各类“傍茅派”酒企多达数十家,“茅台创始人”、“巴拿马金奖”等涉嫌虚假宣传的内容随处可见,且绝大多数“祖宗酒”和“傍茅派”产品都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一、“茅系后人”扎堆
在“傍茅”乱象中,打“王茅”擦边球的企业数量最多,约有20多家酒企均宣称与“王茅创始人”存在亲属或传承关系。其中王丙乾、王秉乾、王德芳、孙绍铨、王承俊、王鸣珂、王运端、王立安、王秉禛等人,则被不同酒企奉为王茅创始人、茅酒创始人甚至茅台酒创始人。有当地业内人士坦言,所谓的祖传老窖、茅台前身等说法基本上都是骗人的,都是“傍茅台”的拙劣手段。
位于茅台镇椿树村的贵州省仁怀市王丙乾酒业有限公司,大门头上刻着“王茅流芳”四个大字,仓库里储存老酒的大陶坛上均印有金色“百年老字号茅酒创始人”字样。该公司注册于2016年5月,法人代表为王素,其在京东“醉辉煌臻选白酒专营店”销售的王丙乾喜酒,瓶身赫然印着“王丙乾茅酒创始人”,还宣称“中国茅酒鼻祖、振兴茅酒本源的伟大复兴之路”。
另有部分酒企攀附“王秉乾”名义进行注册和宣传。2022年7月注册于茅台镇的“贵州省仁怀市三官楼王秉乾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王德强,其官网不仅出现“王茅创始人”字样,还宣称“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在茅台国酒文化园专门立有王秉乾的塑像以纪念其贡献”。贵州百年黔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也宣称,传承百年祖业,遵循家传秘酿,王茅世家秘传“荣霄散”由始祖石荣霄所创,经“王茅”品牌创始人王秉乾优化,由王秉乾嫡传后人于1983年重建,且“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此外,贵州金窖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将王德芳宣传为“王茅创始人之一”,其在淘宝店铺“星辰酱香白酒体验馆”销售的“王德芳纪念版”白酒,瓶身印有“1915巴拿马金奖纪念”“王德芳王茅创始人之一”等字样。建厂于茅台镇的贵州黔王酿酒有限公司,门楼刻有“王茅有机烧坊”红色大字,该公司与金窖酒业法人均为王正礼,官网宣传王正礼为“王茅第六代传承人”,其淘宝店还称2012年王德芳传承人王正礼在祖上烧坊基础上成立了公司。
在京东商城,一款名为“老茅帅・孙绍铨酒”的产品,生产厂家是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南宾酒业有限公司,出品方为贵州荣太和孙绍铨酒业有限公司,包装盒上赫然印着“孙绍铨茅台酒创始人之一”。
二、跨区域“傍茅”
“傍茅”风潮不仅限于茅台镇,不少注册于茅台镇外的酒企也加入“傍茅”行列。注册于安顺市平坝区黔中新区生态白酒工业园的贵州赖仁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衡酝烧坊酒宣称王承俊是王茅创始人之一;注册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贵州王鸣珂酒业有限公司,百度百科词条称企业名称源于茅台酒创始人王鸣珂家族历史传承,2022年成立后重新启用荣和烧坊原址12口清代古窖池,还原王茅历史,其在电商平台销售的王鸣珂酒,包装盒上印着“王鸣珂茅酒创始人”。而贵州赖正衡酒厂、贵州华问渠酒业、贵州王秉禛酒业有限公司联合生产的“贵州茅之礼”礼盒,更是直接标注“王茅创始人王秉禛、华茅创始人华树人”。这些企业注册地址均位于贵阳市,却通过包装“茅酒传承”,试图蹭取核心产区流量。
三、四类虚假宣传
业内人士将“傍茅”乱象归纳为四类:一是虚构人物,企业所宣传的人物子虚乌有,宣传内容纯属编造。这类企业会虚构历史人物,将其嫁接到“华茅”“王茅”“赖茅”创始人的家谱中,同时宣称现有企业是该虚构人物的嫡传后人创办,已传承若干代;二是偷换关联,企业所宣传的人物真实存在,但与“华茅”“王茅”“赖茅”的酿酒历史毫无关联,宣传内容虚假。例如,有人从“华茅”“王茅”“赖茅”创始人族谱中挑选人物并注册为商标,对外宣称企业是创始人后人创办,甚至直接将选定人物宣传为创始人,还编造相关造酒故事,可实际上选定人物与造酒行业毫无交集;三是冒名顶替,企业所宣传的人物真实存在,且确实是“华茅”“王茅”“赖茅”的创始人,但企业创办者与该创始人没有任何关联,仍涉嫌虚假宣传。这类企业数量较多,部分直接抢注商标,部分则采取与创始人后人及亲属合作的方式;四是借名圈钱,部分创始人后人多年不酿酒,却在资本推动下“重操旧业”,实则售卖贴牌酒。这些行为的核心,都是通过篡改历史、攀附茅台商誉,骗取消费者信任。
02其他造假的黑幕
如果说“祖宗酒”是“文化造假”,那么茅台镇的年份酒造假和大师背书则是赤裸裸的“品质欺诈”。2025年6月,央视财经《财经调查》栏目揭露的黑幕,让茅台镇年份酒的“皇帝新衣”彻底破碎,将低成本劣质酒伪装成高端酱酒呈现在大家眼前,而这将败坏茅台镇高品质酱酒的根基。
一、低成本造假
根据央视报道,贵州仁怀市多家酒企制售假“年份酱酒”是将成本仅9.6元/斤、酒精实际占比超50%的食用酒精勾兑酒(俗称“串酒”),灌入做旧酒坛后,就标注为“12年坤沙洞藏酒”。更令人震惊的是“调色术”:工作人员向往白酒中滴入焦糖色素,透明酒体瞬间就能变成深琥珀色,而假年份酒的年份标注,完全依据着色剂量来定。更令人震惊的是,茅台镇的造假产业链已形成闭环运作:被央视曝光的某酒厂公开承诺,勾兑酒可配备“正规机构检测报告”;技术人员还能通过添加粮食发酵副产物干扰检测指标,让酒精成分被识别为“天然发酵物”。
二、大师背书翻车
除了“祖宗酒”,一批打着茅台大师旗号的酒也让消费者头疼不已。这类酒的包装与茅台几乎一模一样,连防伪标都做得惟妙惟肖,极具迷惑性。在销售时会重点强调“茅台镇7.5公里核心产区”,仿佛只要在该区域生产,酒的品质就一定能达到茅台水准;并伴随宣称是“茅台退休大师指导生产”、“某某大师的关门弟子酿造”,还总强调采用“大曲坤沙工艺”,与茅台“同根同源”。但事实上,真正的茅台大师数量有限,根本不可能频繁指导这些小作坊生产。此前,被称为“茅台八仙”之一的调酒大师冯小宁被仁怀市酒业协会除名,有消息称,某酒企在线上公开推售由其背书、“99元买一送一”的坤沙酱香酒,可能是冯小宁被除名的原因之一,这一事件也进一步暴露了茅台镇白酒行业的乱象。
03厘清“华茅”、“王茅”、“赖茅”与茅台酒的渊源
要辨别茅台镇白酒市场的虚假宣传,首先需厘清“华茅”、“王茅”、“赖茅”与茅台酒的真实历史渊源。仁怀市相关文史专家提示,结合《贵州省志・酒业》、《仁怀县志》及茅台酒厂志等史料,可清晰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一、“华茅”的起源与发展
约在清乾隆、光绪年间,贵州盐商华联辉新建“成裕烧房”,后改名为“成义烧房”,生产的酒被称为“回沙茅酒”,也就是后来的“华茅”。此后,华联辉的孙子华问渠接手烧房,扩大了生产规模。从严格意义上讲,华联辉是“华茅”真正的创始人。
二、“王茅”的历史沿革
1879年,仁怀“天和盐号”老板王泽履(号王立夫),与仁怀县大地主石荣霄(系石家养子,后改名王映奎,又名王荣霄)、商人孙全太合资创办“荣太和烧房”,其中王泽履负责生产和销售。1915年,孙全太退股,“荣太和烧房”改名为“荣和烧房”,生产的酒称为“荣和茅酒”,即后来的“王茅”。1915年,“荣和茅酒”与“回沙茅酒”一同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当时统称“茅台酒”。王泽履是“王茅”真正的创始人。
三、“赖茅”的诞生历程
1929年,贵阳商人周秉衡在茅台村开办“衡昌酒房”。1941年,贵阳人赖永初收购“衡昌酒房”,并将其更名为“恒兴酒厂”,生产的酒最初名为“衡昌茅台”,后改名为“赖茅”,赖永初便是“赖茅”的创始人。
四、茅台酒厂的组建
1951年,国家购买了“成义烧房”,同时接管“荣和烧房”。1953年7月,又接办了恒兴酒厂。三家酒厂整合完毕后,1953年8月正式成立“贵州省茅台酒厂”。早在上世纪80年代,茅台酒厂就注册了“华茅”“王茅”“赖茅”等商标,且目前这些商标仍归茅台酒厂所有。因此,当前市面上以“华茅”“王茅”“赖茅”商标对外销售的酱酒,均涉嫌侵权。
此外,业内人士强调,一是茅台镇老酒窖均在茅台酒厂内,其他企业宣称的“清代窖池”纯属噱头;二是1915年巴拿马金奖仅属于茅台酒前身,任何其他酒企无权以此宣传;三是“创始人”通常仅指为贡献最早、最大的一两位,从家谱中随意翻出后代名字就宣传为创始人,完全不符合历史实际。那些挖祖坟、翻祖谱、编故事甚至编造祖谱的酒企,或许能获得一时成功,但在长远的市场竞争中必然难以立足。
04消费者三招避坑指南
面对复杂的茅台镇白酒市场,普通消费者无需“懂酒”,只需掌握三个实用方法,即可有效避坑:
第一招:拒绝“祖宗”攀亲,选择茅台嫡系。凡是宣称“茅台创始人”、“茅酒鼻祖”的产品,无论名字多响亮,均需慎重考虑。若想购买性价比高的酱酒,可选择茅台集团旗下的嫡系产品,如赖茅(、王子酒、迎宾酒等,这些产品不仅在茅台酒厂产品序列,并且价格要比飞天茅台实惠很多,品质上也有严格把控,且包装上会明确标注“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字样,无任何“创始人”噱头。
第二招:警惕“大师”“核心产区”营销。真正的茅台大师不会为低价酒背书,“茅台镇7.5公里核心产区”也不代表品质等同于茅台。核心产区仅能保证酿造环境,无法决定工艺与基酒品质。遇到“大师指导”、“核心产区”宣传时,也应谨慎选购,一看品牌,二看生产厂家,避免买到劣质酒。
第三招:远离低价暴跌产品,拒绝“捡漏”心理。当前部分“傍茅”酒因行业调整,价格从数百元跌至几十元/瓶,不少消费者认为“捡漏”时机已到。实则不然,这些产品的真实成本很低,此前高价完全是“故事溢价”。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若一款酒价格暴跌50%以上,且无茅台集团背书,大概率是造假或贴牌产品,切勿购买。
05结束语
茅台镇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酿造环境、千年的酱酒工艺,而非编造的“祖宗故事”。当“傍茅”企业将心思用在历史造假、品质欺诈上时,不仅伤害了消费者,更透支了茅台镇的产业信誉。唯有摒弃“快钱思维”,回归“匠心酿造”,通过真实品质、独特品牌故事赢得市场,茅台镇才能真正摆脱“造假标签”,实现酱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对消费者而言,拒绝“故事酒”,选择“真实酒”,正是推动行业规范的最好方式。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