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反内卷”迎来加速度,“黑科技”赢得“绝杀技”。一枝独秀的颗粒硅,为协鑫科技迎来传统产能严重内卷下的璀璨时光。10月16日,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自愿公告,披露公司光伏材料业务在2025年第三季度成功逆袭,实现业绩大反转,在行业内率先扭亏为盈,为国家“反内卷”战略行动树立了生动实践样本。
根据公告,协鑫科技期内光伏材料业务录得利润约9.6亿元,与去年同期18.1亿元的亏损形成巨大反差,展现出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的强劲韧性与永续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期内利润中包含出售一家联营公司税后收益约6.4亿元。若剔除该非经常性收益,光伏材料业务仍实现稳健经营利润。同时,该业务分部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约14.1亿元,较去年同期经调整L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亏损)约5.7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反映其主营业务在科技研发加持下助推基本面和盈利能力持续变优走强。
作为多晶硅行业的领军企业,协鑫科技凭借硅烷流化床法(FBR)领先技术,持续推进颗粒硅产品的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公告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颗粒硅平均外部含税售价为42.12元/公斤,较第二季度的32.93元/公斤显著上升,反映市场对高品质颗粒硅需求的回暖与价格修复。
同时,颗粒硅的平均生产现金成本(含研发成本)进一步下降至24.16元/公斤,较第一季度27.07元/公斤继续优化下探,凸显公司在能耗控制、工艺改进与规模效应方面的持续突破。这一成本优势也使协鑫科技成为行业内少数能够满足国家《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标准的企业之一,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光伏行业打造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据悉,在光伏行业面临“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背景下,协鑫科技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坚持以销定产和低库存运行,加强与上下游伙伴的协同合作,助力全产业链价格理性回归与可持续发展。公司表示,将继续推动颗粒硅产能的优质释放和碳足迹的不断优化,携手行业企业早日走出低价竞争困局,实现产业良性循环和生态重构。
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内卷”的实质是倒逼行业技术进步,加速企业构筑知识产权护城河,有力保护和促进国家新质生产力。由此可见,协鑫科技在全行业内率先扭亏为盈,得益于在技术、成本、人才、低碳与市场策略上的立体突破。毋庸置疑,公司在第三季度所展现出的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市场占有率及生产成本不断突破极限,足以为市场与投资者注入强心剂。
责任编辑:闫弘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