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李明会
今年以来,融资平台清理工作进入冲刺期。
近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发布今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其中提到,今年上半年,该区超额完成5户融资平台退出任务。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以来,多地在最新披露的2025半年度预算执行报告中披露地方融资平台退出进展,还有地市“喊出”年底前完成融资平台全部“清零”的目标。
“后续在政策引导下,预计融资平台加速出清,转型将持续推进。”远东资信高级研究员梁蕴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退平台”不意味着实现转型。“退平台”仅是隐性债务的清零、政府或有偿债义务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融资平台能够做到“自立”,真正实现产业化转型任重道远。
地方融资平台加速退出
近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5年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今年上半年该区积极争取市级支持,攻坚债券提前偿还和担保隐债化解堵点,化解隐债完成半年目标。统筹置换债券推进平台公司隐债清零,破解公开市场债券涉隐偿还难点,超额完成5户退出任务,并表示下一步将集中攻坚南投集团退平台,积极对接市专班,提前做好退出前债务提前接续工作。
安徽蚌埠市在《关于蚌埠市2024年决算(草案)和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提到,2024年市本级债务率在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4个百分点,债务率“脱红”成果持续巩固。组建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专班,推进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置换182.6亿元,平均利率下降181bp,平均期限延长4.8年,年节约利息支出3.3亿元。市产业引导基金公司等21家国有企业隐性债务清零,退出融资平台名单。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化债进程的推进,多地在半年度预算执行报告中集中披露了隐性债务化解的最新进展,在亮出化债成绩单的同时披露了下半年的化债目标。“推动融资平台转型退出”“加快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等成各地半年度预算执行报告中的关键词,咸宁、杭州、金华等地更是“喊出”今年融资平台“清零”的目标。
咸宁市国资委在关于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落实情况的报告中表示,该市融资平台加快退出。全市22家平台,2024年已退出1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咸安经发、崇阳恒达投资已实现隐性债务和存量金融债务“双清零”,符合退平台标准,剩余5家年底可全部退出。
杭州市财政局在《关于杭州市及市本级2024年决算草案和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表示,今年下半年,在防范财政风险上再聚焦。推动融资平台合规用好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确保今年底前实现融资平台清零目标,持续提升 全口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筑牢地方政府债务安全防线。
金华市财政局在报告中表示,“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完成今年化债任务,确保非棚改YZ和融资平台‘双清零’;坚决遏制新增YZ,坚决防止前清后欠。”
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推进。
“地方融资平台加速出清背后,受政策推动。”远东资信研究员王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揽子化债以来,我们针对化债,陆续形成了以“35号文”为核心的“35号文+6”的政策体系,在退平台方面构建了完备的管理框架,从名单制管理到退平台标准与流程再到退出的最终时限均有明晰规定,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速出清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
“此外,‘99号文’进一步为重点省份退出设定了明确的平台压降进度目标,要求‘重点省份每年3月底前可向国务院报送退出请示,区域于2025年3月末申请退出时,最近一个月底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3月底累计压降不低于40%;2025年底、2026年底融资平台数量分别较2023年3月底累计压降不低于75%、90%;2027年6月底前实现融资平台全部退出。”王娜表示,若粗略地以这个时间表来看退出进度,就意味着在今年年底整体退出进度要达到75%,形成了直接的推进压力。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到,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记者注意到,这也是政治局会议首次提“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或意味着推动融资平台退出与转型将是下一阶段化债工作的重点。
产业化转型仍在路上
“退平台”不是终点,如何实现“真转型”——在摆脱传统融资路径依赖基础上,真正实现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和产业化发展才是关键。
“‘退平台’不意味着实现转型。”梁蕴兮对记者表示,“退平台”仅是隐性债务的清零、政府或有偿债义务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融资平台能够做到“自立”,真正实现产业化转型任重道远。
“一方面,融资平台在发展过程中承担了大量公益性、准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尽管当前开展了一定市场化项目,但债务压力较大、缺乏核心业务、造血经营能力不足仍问题较为突出,同时这些包袱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融资平台推进产业化步伐。”梁蕴兮进一步表示,另一方面,融资平台真正实现转型,不仅需要业务的达到市场化盈利水平,也需要政企关系的厘清和重塑,这依托于宏观环境和体制机制的转变,包括宏观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财税体制的优化、债务长效机制的构建等,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来实现。
目前,融资平台的产业化转型已开展一定探索,多结合既有业务和资源优势向公共资产运营、产业投资、国有资本运营等领域转型,在新兴领域,诸如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方向也有布局。
“融资平台产业化转型已有一定成效。后续在政策引导下,预计融资平台加速出清,转型将持续推进。”梁蕴兮如是说。
在梁蕴兮看来,“十五五”时期将成为融资平台的“转型攻坚期、功能重塑期、风险出清期”,融资平台需要注意明确职能定位,把握好转型节奏;注重存量债务与增量业务的平衡,债务管理要做好存量优化与新增扩容;同时关注资产端的梳理与盘活,在转型过程中需关注融资平台信用建设,这也是平台拓展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畅通供应链合作的关键之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