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观
截至2025年6月,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根据监管披露的数据,整体来看,保险资金在2025年上半年增加了对股票和债券的配置,同时减少了对非标资产、基金及银行存款的投资。
在这一庞大的资金体量中,五家上市险企的投资资产合计为19.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8%。五家A股险企总投资资产规模为19.73万亿元: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规模最高,为7.13万亿元;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紧随其后,分别为6.20万亿元、2.92万亿元、1.76万亿元、1.71万亿元。
从投资收益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分别为1275.06亿元、962.16亿元、568.89亿元、452.88亿元、414.78亿元,合计实现总投资收益3673.77亿元。
由于各家险企的资产配置有较大差异,因此收益率也呈现分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的总投资收益率均达到5%,在五家上市险企中排名前列。投资收益也直接影响到了各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情况。其中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分别取得了33.53%和16.94%的利润增速。
具体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A股五大上市险企分别实现净利润680.47亿元、409.31亿元、265.3亿元、278.85亿元、147.99亿元,同比增长-8.81%、6.93%、16.94%、10.95%、33.53%。
也不难发现,资产端的配置深刻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利润情况,因此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情况对于理解该公司的投资风格以及潜在的利润波动有着极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通过半年报来解读国内上市险企的投资收益以及资产配置情况。
权益市场占比“遥遥领先”,新华取得不俗收获
新华保险在权益市场的高占比配置是业界公认的,特别是在券商系领导杨玉成空降后,新华保险在权益市场的配置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权益市场占比(股票+基金)已经来到了18.6%,尽管较2024年年末数据微降0.2个百分点,但在占比仍“遥遥领先”其余四家上市保司,同时在绝对值上也有123.12亿元的增长。
如今我们回过头看,杨玉成是在2023年8月空降至新华保险任党委书记,同年12月任董事长,而2023年恰恰是新华保险近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净利润跌至87.12%,而在杨玉成上任次年,新华保险的净利润就来到了262.2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因此对于新华来说,杨玉成堪称公司“救火队长”。
此外,新华保险的信托计划投资资产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56.7%,分析不难得知,过往有非常多的信托计划底层资产均为房地产标的,而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相关资产价格缩水严重,新华保险大幅度减持房地产行业标的也在情理之中。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新华保险在资本市场也是动作频频,公司先后举牌国药股份、上海医药、海通证券、杭州银行等标的。新华保险副总裁、新华资产董事长秦泓波也表示,“强投资”已成为新华保险推进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对公司投资经营产生了非常强的推动作用,这也适应了当前形势下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的需要。
人保取得5.1%投资收益率,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投资大增18.2%
人保也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5%以上的利润增速,无独有偶,人保今年上半年也加大了权益市场的投资比例,其中基金资产金额达到935.71亿元,占比为5.3%,与去年同期持平,但金额增长69.29亿元,股票资产金额达到946.25亿元,占比为5.4%,相较去年提升1.7个百分点,金额大增343.76亿元。另外,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投资这项中,人保的持仓占比大增18.2%,说明今年上半年人保确实是在权益投资上花了“大力气”的。
针对上半年的投资收益情况,中国人保总裁赵鹏在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中国人保的长期平均投资收益率持续领先市场,上半年亦保持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的水平。未来将持续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截至6月末,集团A股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了26.1%,在总投资资产占比提升了1.2个百分点。同时,积极参与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获批试点规模100亿元。
太保投资收益率出现明显下滑,债券“高配”75%!
太保的投资收益率则是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保的非年化投资资产综合收益率为2.4%,较去年同期的3%下降0.6个百分点,另外非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3%,较去年同期的2.7%下降0.4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1.7%,较去年同期的1.8%下降0.1个百分点。
通过分析发现,在太保的投资组合中,权益类资产(股票+权益类基金)的占比为11.8%,较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太保在权益市场的资产占比在同业公司中并不算高,而这也使得在权益市场表现较为强势的背景下,太保并没有“挣到”超额的收益。同时,太保在在债券类金融资产的配置较高,为75%,也进一步拉低了投资收益率。
今年8月,太保公告被动举牌东阳光药H股,合计持股6.7%,公司表示将本次投资纳入权益投资管理。受托管理人太保资产将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市场后续反应,不排除在后期继续追加投资的可能,整体来看太保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活跃度确实较同业公司更低一些。
平安、国寿保持相对稳定,体现大体量“稳定性”!
另外,尽管平安未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总投资收益率情况,但其披露上半年保险资金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近十年,中国平安实现平均净投资收益率为5.0%,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1%。
平安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上异常活跃,本月上旬,平安资管公告,受托平安人寿资金,于9月11日投资中国太保H股股票达到其H股股本的10%,触发香港市场规则下的举牌要求。这是继上个月后,平安人寿第二次对中国太保H股实施举牌。
另外在8月15日,香港交易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平安持有中国人寿H股比例也达到5.04%,触发举牌。再往前追溯,平安今年已经对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国内头部银行构成举牌。
此外,中国人寿上半年总投资收益率3.29%,保持稳健水平。债券、定期存款、债权型金融产品等品种配置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由2024年底的12.18%上升至13.60%。
今年以来,国寿也已经对电投产融等上市公司构成举牌,同时对资本市场保持高度关注,其权益市场投资占比也已经达到了13.62%,仅次于新华保险。
结语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和人保集团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投资收益率,主要得益于在权益市场的收获,而平安和国寿的投资收益率则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两家公司的投资金额也是上市保险公司中最大的,太保的投资收益率则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
不论是从监管的趋势还是从市场的发展来看,险资加大权益市场的投资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从监管趋势看,4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5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参加国新办发布会表示,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0%权重)+3年周期指标(50%权重)+5年周期指标(20%权重)相结合,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而从市场趋势看,由于市场利率不断下行,保险公司在过去两年卖出了大量的高预定利率的保单,但如果保险公司投资组合扎堆债券,那势必会形成保底利率跟保险公司实际收益率的“倒挂”,从而引发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因此保险公司从哪里去做这些“超额收益”,权益市场可能是最合适的路径,未来我们也会持续跟踪保险公司的投资情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