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前,大额存单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态势。《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存单年利率普遍落入“1”字头区间,而部分小银行产品则以超2%的利率吸引关注,但普遍面临额度紧张、快速售罄的局面。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大额存单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银行将通过产品设计、服务创新等方式吸引客户。
分化明显 大行冷小行热
今年以来,定期存款利率不断下调,进入“1”字头,大额存单利率也随之下调。目前,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与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差距不大(通常为10个基点),多家大行、股份行已经停售5年期大额存单。而与此同时,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仍十分吸睛。
具体来看,大行及股份制银行近期在售的大额存单利率整体处于低位。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1年期、2年期、3年期年利率均为1.20%、1.20%、1.55%;平安银行同一起存门槛的产品,1年期、2年期、3年期利率分别为1.40%、1.40%、1.70%;华夏银行手机App显示,该行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涵盖1个月至2年多期限,年化利率区间为1.05%-1.4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小银行高利率产品则一单难求。华瑞银行微信小程序显示,有一款24个月期大额存单利率达2.35%,持有满30天可转让,单笔起购金额20万元,累计购买限额2000万元,但仅限上海地区客户购买,且标注为“额度告急”。该行另有一款18个月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15%。此外,华瑞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同样为2.35%,起存金额仅为50元。
苏商银行微信小程序显示,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1%,20万元起存,买入7日后可发起转让,且为限量发行。另外,中信百信银行也于9月3日通过小红书账号“中信百信银行财富管理”推荐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10%。事实上,该行8月就曾通过同一渠道推荐过年利率2.20%的同款产品,高息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微众银行大额存单产品利率发生了调整。微众银行App此前曾展示两款“大额存单+”产品,其中C款年利率3%,预估排队时间超1个月,当时已暂停预约;D款1年期产品年利率2.1%,预估排队时间超7天,每日0点开售。不过,近日该行App已无上述两款产品,当前限量发售的1年期、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1.55%、1.60%、1.60%,且三款产品均显示“售罄”状态,仅有1个月期和6个月期大额存单可供购买,年利率分别为1.15%和1.35%。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同银行大额存单明显分化,源于他们的资源差异。大行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品牌知名度以及广泛的网点布局,在市场中拥有强大的吸储能力,其资金来源稳定且充足,对高息揽储的依赖程度低,所以大额存单年利率更低,甚至某些长期限品种不设大额存单,主动减少高息负债。而小银行在品牌影响力、网点数量和客户认知度等方面远不及大行,吸储难度较大,只能通过提高大额存单利率的方式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资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面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央行引导利率下行,银行在资产端的收益空间受到压缩,需要其负债端也相应下调,导致大额存单利率普遍进入“1%”区间。而小银行缺乏物理网点、品牌影响力较弱,主要依赖高利率吸引客户。“另外,有银行在季末面临监管指标考核,尤其是存款规模和贷款投放之间的平衡,部分银行通过阶段性推出高息大额存单来吸引客户,缓解负债端压力。”娄飞鹏进一步分析称。
“捡漏”专区交易活跃
大额存单,亦称作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其起存金额高于普通存款,通常为20万元,且其利率通常略高于同等期限的定期存款。当部分较高利率的大额存单流向市场时,基于储户们的购买热情,部分小银行上线了大额存单“预约购买”功能。
日前,记者查看网商银行App注意到,该行发行中的存单包括4种,期限分别为3个月、6个月、2年、3年,均为20万元起存,年利率分别为1.2%、1.4%、1.6%、1.6%,较市场现行存单利率优势不大。而转让中的存单利率明显更高。该行存单转让专区显示,有剩余期限1年零8天的大额存单折算年利率为1.61%;有剩余期限330天的大额存单折算年利率为1.60%。
而众邦银行小程序显示,该行3年期及5年期大额存单目前利率为2.00%和2.05%。转让中的大额存单,年限多接近5年,利率在2.05%左右。滚动公告栏则显示,部分存单转让时的年利率达到3.65%、3.15%。
大行的转让专区同样热闹。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为例,专区内可转让产品数量较为充足,农业银行App一项3年期大额存单转让交易,测算年利率达2.897%,明显高于当前的新发产品水平,存单剩余期限还有214天。而工商银行App也有部分大额存单转让预期年化收益率略高于原产品利率,剩余存期不足90天,相当于让利转让。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转让专区的产品收益较高,但可供“捡漏”的产品都很稀缺。“人太多了,有人等了50多天才抢到相关产品。”有投资者告诉记者,由于排队预约到的主要是大额存单转让单,因此相关存单的剩余期限不一,但多在0.5年到3年之间。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自身需要大额资金使用、消费等因素外,还可能有一些转让方是由于当前资本市场行情向好,非货币类理财产品收益回升,选择“让利转让”,以便尽快将资金转入收益潜力更高的投资市场。
小银行利率优势减弱
受限于业务单一、实体网点缺失等因素,长期以来,小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较同业保持较大利差优势,被称为“存款利率高地”。但近年来受连续降息影响,小银行的利率优势正逐步减弱。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
对此,娄飞鹏表示,随着央行持续释放降息信号,预计未来大额存单利率仍将承压。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负债端的成本控制压力较大,可能会进一步下调利率。为了降低负债成本,大额存单在期限结构上可能短期产品更多。同时,大额存单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银行将通过产品设计、服务创新等方式吸引客户。大额存单的转让功能将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储户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需要银行通过优化转让流程、引入智能匹配系统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在娄飞鹏看来,小银行在应对揽储压力时,仍有可能通过适度提高利率来吸引客户,同时通过加强数字化营销和服务,推出灵活期限产品,优化客户结构等提升市场竞争力。
针对揽储压力加大的问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小银行可尝试打造开放银行生态,与更多第三方平台合作,拓展获客渠道;加强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的产品创新,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黏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