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曾几何时,绝味食品凭借着“绝味鸭脖”这一金字招牌,稳坐中国卤味行业的头把交椅,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鸭脖大王”。然而,近年来,绝味食品不仅业绩持续下滑、门店大规模关闭,更因财务造假被监管部门重罚,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沦为“ST绝味(维权)”。一系列事件不仅让这家卤味巨头陷入危机,也折射出整个卤味行业从高速增长步入疲软调整期的现实。
五年造假终露馅
9月19日晚间,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去年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绝味食品立案。今年9月19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认为,绝味食品上述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此,该局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会秘书彭刚毅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此次处罚共计850万元。
据调查,戴文军知悉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未对该业务进行规范管理,未将其纳入上市公司经营、核算体系,并在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上签字,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彭才刚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未规范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核算,彭刚毅未规范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二人分别作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处罚。
同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9月22日全天停牌,9月23日复牌后简称变更为“ST绝味”,日涨跌幅限制缩至5%。
ST制度是交易所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的特别处理,旨在向投资者提示市场风险。
据长江商报,有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表示,绝味食品可能通过少计收入降低税负,或试图掩盖加盟业务增长放缓的真相。少计收入会人为压低利润,导致股价被低估,投资者可能因错误信息低价抛售股票,或错过优质投资机会。
业绩大幅下滑,闭店潮来袭
财务造假曝光之际,绝味食品的经营基本面已经大不如从前。
公开资料显示,绝味食品成立于2005年,总部设在湖南长沙,是一家以休闲卤制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连锁加盟体系的运营和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中,卤制品绝味鸭脖是其最主要产品,绝味食品也因此被外界称为“鸭脖大王”。2017年3月17日,绝味食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上市后,绝味食品一度疯狂扩张,营收和净利润不断上涨,但好景不长,2024年开始,绝味食品业绩收缩,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数据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实现营收62.57亿元,较2023年减少了10.04亿元,同比减少13.84%;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减少34.04%。
今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实现营收28.20亿元,同比下降15.57%;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业绩颓势并未好转,且降幅进一步扩大。
绝味食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卤制食品销售。今年上半年,公司卤制食品销售收入为23.40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八成以上。
此外,截至2025年6月底,绝味食品合同负债为1.43亿元,同比下降11%,这也加大了未来公司营业收入继续下滑的可能性。
与业绩下滑同步发生的,是绝味食品门店数量的急剧减少。
2019年底,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绝味食品门店过万,达10954家。截至2022年底,绝味食品门店数量达15076家,三年时间净增长37.63%。截至2023年底,公司门店数量达15950家,同比涨幅达5.8%。
但2024年开启闭店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门店数量达14969家,半年时间净关店近千家。
虽然2024年年报和2025年半年报中,绝味食品未公布公司门店的具体数量,也没有披露门店增减的信息。但窄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绝味鸭脖门店数量为10725家。绝味食品的闭店潮还在继续。
从疯狂扩张到闭店潮,绝味食品的“过山车”式发展轨迹,不仅是其自身战略失误的后果,更是卤味行业从野蛮生长步入理性调整的缩影。
卤味市场辉煌不再
近年来,卤味行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以绝味、周黑鸭、煌上煌为代表的“卤味三巨头”凭借加盟模式快速跑马圈地,一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卤味行业的增长神话正在破灭。
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卤味品类市场规模达1573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3.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微增3.0%至1620亿元,增长势头明显减弱。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煌上煌实现营业收入约9.84亿元,同比下滑7.19%。截至2024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3660家专卖店,到了今年6月底,这一数量降至2898家。
周黑鸭同样营收下滑,今年上半年,周黑鸭营业收入约12.23亿元,同比下降2.93%。2024年上半年末,周黑鸭门店总数为3456家,到2025年上半年末降至2864家,一年间净减少592家,整体降幅达17.13%。
市场竞争的加剧是卤味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除了绝味、周黑鸭、煌上煌三大传统巨头外,新兴品牌如王小卤、麻爪爪等凭借差异化定位和创新产品迅速崛起,通过社交媒体营销、线上渠道拓展等方式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这些新势力不仅冲击了传统巨头的地位,也加剧了行业的内卷。
与此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对卤味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然而,绝味食品等传统卤味品牌的产品仍以重口味、高盐高油为主,难以满足部分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需求。此外,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绝味门店的健康证造假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卤味品牌的信任危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整体看,从品类竞争的角度,卤味整体的价格是偏高的,性价比不足。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ST绝味”救赎之路可谓异常艰难。粗放增长时代结束后,企业亟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寻找新的破局之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范辉邓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