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转自:人民政协报
核心阅读
面对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的挑战,湖南省邵阳市政协调研组建议重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大数据的“新三要素”。政协委员们则提出建设邵阳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针对不同产业链特点制定差异化“小快轻准”转型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湖南省邵阳市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6%。传统产业既是邵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日前,邵阳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开展协商议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并现场回应。
邵阳以“新”为指引,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数实融合,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发展动能。然而,当前该市传统产业仍面临区域竞争加剧、外贸出口受阻、骨干企业陷入困境“三大挑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市委书记严华高度关注并点题,随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课题列入市政协年度协商与监督计划。
3月以来,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围绕主题分赴12个县市区、10个市直单位、60余家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向内挖潜;赴省内外实地调研,与外地邵阳商会现场交流,向外借力,形成了“干货满满”的调研报告。
“经营要素要创新组合,从土地、资本、劳动力‘老三要素’为主走向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大数据‘新三要素’为主。”调研组从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机制、建强用好“科创飞地”、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发展外贸新业态带动“邵品出海”等8个方面提出多条具体建议。
市政协常委邓朝晖建议,建设“邵阳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以园区为基础,以产业学院、邵阳先进制造研究院、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室为纽带,构建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区域产教联合体。
提及产业链优化,福建省湖南邵阳商会执行秘书长梁造福建议,深入分析邵阳现有7大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绘制详细的产业链招商图谱,通过精准招商补链强链。
武冈卤菜、邵东箱包、邵东打火机……本地不少产业历史悠久,实力过硬,但仍然面临品牌“硬”而叫不“响”的困境。
“个体作坊能力有限,品牌在全国知晓率较低。”廖丹委员分析后建议,强化“武冈卤菜”公共品牌建设推广,通过规划引领、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进一步擦亮“中国卤菜之都”的金字招牌。
邵东是“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轻工产业基础雄厚。金艳琳委员建议,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针对打火机、箱包、五金等不同产业链特点制定差异化“小快轻准”转型方案。支持搭建产业集群共享云工厂,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按需使用的智能化服务,解决其“不会转、转不起”难题。
严华充分肯定本次专题协商议政的成效,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吸纳,切实把政协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他提出,要处理好老与新的关系,循序渐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统筹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处理好先与后的关系,科学系统编制发展规划。
“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调研、凝聚广泛共识。”市政协主席周文表示,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及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作者:刘洋 王双 刘媛
文字编辑: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