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回顾光伏行业上半年的情况,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制造端的中心词就是下降,电池片、组件的产量增速已经下降到了15%以下,多晶硅、硅片的产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价格下降的幅度更大,有三个环节的主流型号的价格相较2020年以来的最高价格已经降低了80%以上。
应用端是亮点 累计装机迈入太瓦时代
王勃华指出,制造端要关注两个情况,一是4个主产业链环节全部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幅度最小的下降了18个百分点,开工率比较高的电池片、组件也在50%左右,硅片更低于50%,多晶硅甚至低于40%,所以开工率也很低。另一方面,多晶硅和硅片这两个环节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多晶硅环节同比增长落差下降的落差超过了100%,出现了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硅片落差超过80%,出现了2007年有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就是制造端方面的形势。
“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的运营就非常困难,”王勃华指出,光伏行业协会对31家光伏主产业链的上市企业做了统计,一季度的净亏损已经超过了125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了270%以上。
“但也有亮点,就是应用端上半年装机量超过了200吉瓦,同比增长超过了100%。”他表示,可以说是出现了里程碑式的增长,是历史新高。“累计装机同样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到了5月底,我们的累计装机已经超过了1000吉瓦,距离全球突破1000吉瓦,进入太瓦时代,只过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我们就已经进入了太瓦时代。”“1000吉瓦就是1太瓦,什么概念?相当于48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总量。”
组件出口首次下降
关于出口方面,王勃华表示,光伏出口额连续两年出现了同比下降,而且都是大幅度下降,去年下降幅度是35.4%,在这基础上,今年又下降了26%,两年加起来,已经从历史的半年度出口额最高点,2023年上半年的290亿美元下降到了138亿,下降幅度超过了50%。在出口量方面,硅片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出口量下降趋势,仍然继续受到东南亚受美国双反下游企业关闭或者停产的影响,中间电池片是在上升的,这是最大的原因,影响来自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组件产能的快速增长。
“非常值得重点指出的就是组件,就是出口组件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下降,同比下降了2.82%,”王勃华表示,去年和前年都是量增价减,今年是量价齐跌,相比于去年21%以上的增长幅度,下降幅度超过了23%,反映了海外市场的需求正在放缓或者有所放缓。
他还谈到,在出口市场分布方面,有两个变化,一个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走强在加速。组件出口额实现同比增长的出口市场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了115个,进展速度惊人。此外,2022年以来新兴市场增长稳定,2024年下半年出口屡创新高,且出口波动小于欧洲市场。其增长主要来自全球大量小规模市场,而非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
7月价格已低于历史最低水平
关于最受关注的价格方面,王勃华表示,上半年由于抢装的关系,价格出现了小幅的波动,随着抢装潮进入尾声,4月之后各环节的价格开始出现下降,而且是快速下降,下降到7月初,各环节的价格连续下跌超过了10周,已经低于年初的水平,而且这个水平已经低于了历史最低水平。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行业生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他表示,31家光伏主产业链上市企业一季度整体净亏损额超过125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超过了270%,出现了一批企业的退市破产,甚至兼并重组。
王勃华还谈到兼并重组问题,他表示,从目前出现的兼并重组情况看,往往很多项目不是市场化行为推动的,而是一些地方性国有资产推动进行的,这并不是行业期望看到的情况。 (刘丽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