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链博会是个什么会?如何“链”起你我他?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董雪
炎炎夏日,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
链博会究竟是个什么会?如何“链”起你我他?记者为你“解锁”这些知识点。
这是全球首个供应链盛会——
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由中国贸促会主办,自202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今年首次将举办时间提前至夏季。
了解链博会,不妨先了解什么是供应链。
供应链,指围绕核心产品和服务,与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和运输、成品的组装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紧密联系和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简单来说,从原材料、加工厂,到采购、仓储,再到销售发货、客户收货、售后回单……这些都是供应链在干的活,而链博会的参展商,正是这些“链”上的各个环节。
由此可见,链博会的重点在于“链”。
换句话说,链博会不是简单地展销商品,而是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注重的是全球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间交流合作,帮助企业更好识别自己和潜在合作伙伴在供应链上的准确位置,从而促成对口、具有前瞻性的合作。
中国贸促会办公室主任杨宓说:“链博会不追求短期的现场交易成交额,更注重推动长期互利合作的‘链接度’;展商之间不是‘对手’,而是‘队友’,不是互相‘抢蛋糕’,而是一起‘做蛋糕’。”
这是高水平开放新名片——
经过前两届的精心培育,今年链博会吸引力有多大?
覆盖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家中外企业及机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境外参展商比例提升到35%;英伟达、施耐德、欧莱雅、路易达孚、美敦力等大批知名跨国公司首次亮相;多家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合作组织设置专门展台……
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更强更足的“国际范”成为链博会与国家开放战略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
紧抓开放新步伐,中外企业“组链”亮相。今年,苹果公司将第三次携手我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最新技术;普华永道将聚焦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带来一系列中外合作项目实践成果;英伟达将联合生态伙伴展示AI终端成果……
集聚开放动能,各方作出积极探索。本届链博会将首发由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韧性指数构成的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聚焦中国—东盟供应链合作、新疆—中亚产业合作等举办专题活动;内地—香港商会联席会议、内地—澳门商会联席会议将首次在链博会期间举办……
“链博会是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鼓励百花齐放。”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表示,中外各方机构、企业和专家学者一同交流,唱响链博“好声音”。
这是合作共赢大舞台——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显著加剧,在此背景下,有效沟通交流比黄金还要珍贵。
链博会不仅能让参展商知道自己处在链条的什么位置,如何跟上下游联动,还通过搭建高层级平台和呈现全供应链场景,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合作舞台。
本届链博会设置先进制造、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数字科技、健康生活和供应链服务“6链1展区”;高质量举办10场主题活动、2场主宾类活动和N场专题活动;首创设立“链博首发站”新品发布专区,集中发布参展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场景……让供应链真正变成“共赢链”。
面向未来,不论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机遇,还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机遇、持续涌现的创新合作机遇,中国的无限机遇成为各方交朋友的重要支撑。
“不是没朋友,而是没遇见。”杨宓表示,无论在产业上游还是下游,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每家优质企业都有能够帮助它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合作伙伴,“链博会一定会帮你找到它”。
以“链”为名,共谋发展。正如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所言:链博会的“链”,是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链”。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坚持创新引领和数智供应链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供应链,深化全球工商界合作,这是链博会的态度,也是全球工商界的期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