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2025年首份红利主题基金的中报正式出炉。
中欧红利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发布公告称,A类和C类过去三个月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16%、2.01%。若从基金合同生效日(2024年7月16日)至今年7月15日计算,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5.74%、15.08%。
公告显示,截至6月30日,该基金份额总额为1.09亿份,其中A类有4739.61万份,C类有6185.85万份。
据悉,该基金主要投资红利主题的上市公司,目前由刘勇和张学明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履历信息显示,他们分别具备9年和8年的证券从业年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1季度报告中,刘勇和张学明提到,他们对于银行,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城商行是重点关注的。发达地区的城商行在绝对股息以及未来股息延续性上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其他偏周期属性的红利个股。
彼时,中欧红利精选混合发起一季度的十大重仓股中包括华夏银行、江阴银行、沪农商行、厦门银行、农业银行、贵阳银行。
图片来源:中欧红利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1季度报告
到了第二季度,中欧红利精选混合发起的前十大重仓股已无银行股的踪影,分别为郑煤机、中谷物流、天地科技、首创环保、欧普照明、上峰水泥、华特达因、鄂尔多斯、美的集团、京能电力。
图片来源:中欧红利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刘勇和张学明在中报里表示,“我们在2季度新增了不少市场化红利,一方面是传统红利,特别是银行股价涨幅过大,股息率吸引力在下降,替换了不少涨幅过大的股票;另外一方面,年报分红的公布,很多市场化红利的股票分红可观,股息率持续上升。从股价表现上看,这部分股票在银行股大涨的背景下,也没落后,我们相对基准还是有超额的。”
在操作方面,两位基金经理表示,不管是红利表现好还是不好,大家应该更加客观,涨得太多是不合理的——因为红利上限不高,跌了比较多也不合理——因为下限很高。“我们在红利做决策也是相对容易的,上下沿比较确定,跌多了买起来没压力,涨多了卖起来也没太多压力。”
展望未来,红利策略依然是底座型的策略,特别是与景气策略能形成非常好的互补关系,在特定的月份可进行一些轮动增强收益,比如5月红利强、景气弱,6月景气强、红利弱等等。
据南财快讯记者统计,今年以来银行股的涨幅可观。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7月14日,申万银行指数今年累计涨幅超17%,成分股中,厦门银行以40.66%领涨,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渝农商行的涨幅也均超30%。
此外,不少分析师依旧看好银行。国海证券认为,驱动银行股估值趋势的核心变量并非短期经济波动,而是中长期坏账周期的演变。国际经验清晰地表明,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日本,银行股开启长期上涨行情的起点,往往与不良贷款率见顶回落的时刻高度重合。当坏账压力最大的阶段过去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便会进入一个持续修复的上升通道。如美国银行业坏账率分别在1991年和2010年达到高点,随后逐步下降。每一次拐点之后,银行股都开启了一段行情,摩根大通的股价走势论证了这一点。
中邮证券分析师黄子崟则从另一角度指出,社会整体的投资回报率走低后出现流动性陷阱,红利股的高股息对于深陷债权类资产荒的资金而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回报来源,信用利差的极致收窄使得红利股在跨资产比较中显示出了极强的性价比。
至于为什么红利中表现最好的是银行,黄子崟分析称,银行在红利股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原因在于其最能满足红利股估值时的永续增长股利假设。银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未来净利润和现金流的稳定性,长久以来积累的大额未分配利润成为银行未来股利分配的安全垫。对比之下,煤炭等其他主要红利股行业当下受到了行业周期下行的影响,已不能再保证永续增长股利的假设。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