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港股金涌投资盘中股价一度涨超650%,创下近年来罕见涨幅。
市场异动的背后,是一则合作公告。
就在前一天,金涌投资宣布和金融科技公司AnchorX签了个战略合作备忘录,重点是搞最近很火的“稳定币”。
一纸公告,点燃市场
根据公告,金涌投资与AnchorX的合作方向,是离岸人民币稳定币AxCNH的应用。
他们打算试试在跨境支付、贸易结算、数字资产交易等场景中,用这种稳定币。
AnchorX是亚洲一家数字货币解决方案提供商,拿到了哈萨克斯坦的数字资产牌照,能做稳定币发行业务。它之前已经推出过挂钩港币的稳定币AxHKD。
这家公司背后站着中国PE巨头弘毅投资,后者管理着超过160亿美元的资产,能给它资源支持。
金涌投资认为,如果合作成功,能帮公司投资更多元,抓住加密货币市场的增长机会,连接传统金融和新兴的Web3世界,提升公司影响力。
受消息影响,金涌投资股价暴涨。截至今日收盘,其股价报12.6港元/股,涨533.17%,市值32.34亿港元。
不少投资者目瞪口呆:“港股稳定币也太吓人了”“这种涨幅简直逆天”“港股又开始创造造富神话了”“这轮牛市最大的叙事是什么?毫无疑问是金融!”
稳定币到底是什么,有何优势?
稳定币从2014年出现,到现在已经十年了。
它的本质,就是锚定法定货币的数字货币,能和锚定的法定货币保持1:1的固定兑换比例。例如,1个USDT(泰达币)理论上可以随时兑换成1美元。
打一个笼统的比方。你一定去过游戏厅。推门第一件事,就是换游戏币。掏100块钱,换100枚游戏币。游戏币,就是你在游戏厅里的“稳定币”。因为它价值稳定,被所有游戏机接受。走的时候,你还能再去服务台,把剩下的退掉。
今年6月,中金公司发布了一份《稳定币的经济学分析》,指出从经济机制看,我们熟悉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类的平台数字货币,类似人民币稳定币。
但中金明确指出两者存在本质差异:稳定币虽然和美元挂钩,但本质上是私人机构发行的私人“货币”。相比受央行监管保护的微信支付、支付宝,私人稳定币在安全投入和意愿上可能不足。
这既涉及技术方面的机制,比如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可能存在漏洞,也有经济层面的问题,尤其稳定币的可兑换性。
比如,硅谷银行破产后,全球第二大稳定币、与美元挂钩的USDC一度“脱锚”,跌破0.87美元。
但稳定币优势也很明显。
最近在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就提到,传统跨境支付效率低、成本高、普及差,需要改进。
中金认为,稳定币真正的潜力在跨境支付,尤其是能绕过传统银行系统,降低转账手续费和合规成本。
业内人士也说,稳定币能当支付工具、价值单位,还能做金融产品。它基于区块链,能实现即时转账,不用绑定账户或中介。对有支付和数字技术基础的公司来说,稳定币能用来建全球支付网络,减少依赖传统银行,提高资金效率。
监管能否同步升级,将决定这轮热潮能否落地
稳定币潜力巨大,各方都在抢着布局。但要把这股热潮变成实际应用,关键在于监管能不能跟上。
今年5月,香港立法会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8月1日《稳定币条例》将开始实施。
新规临近,国内互联网大厂也积极“跑步入场”——
蚂蚁集团近日披露,其旗下蚂蚁科技、蚂蚁国际两家独立子公司正在准备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在此之前,京东币链科技、圆币科技等就已经参与香港“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此外,小米旗下天星银行也宣布,与京东币链科技达成稳定币合作......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更是直言,“希望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都申请稳定币牌照,通过稳定币牌照能够实现全球企业之间的汇兑,能够把全球的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效率提高到10秒钟之内。”
受政策和公司动作推动,港股和A股相关股票最近很活跃。比如今天,除了金涌投资,新火科技、国泰君安国际等都涨超10%。
据报道,尽管市场很热,但稳定币能否真正改变全球支付,还要看它能不能控制好系统性风险、打破银行与科技公司的利益壁垒,并实现跨境监管协调。未来几个月,美国众议院的动向和香港牌照落地情况将是关键。
到2026年,稳定币可能会作为“支付基础设施”在全球金融体系里展开竞争。监管能否同步升级,将决定这轮热潮是昙花一现,还是能真正落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