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代清洁能源运输解决方案,液化氢(LH2)运输船采用-253℃深冷技术将气态氢体积压缩至1/800,运输效率提升超10倍,正成为全球航运业重点布局方向。尽管多国已展开技术攻关,但受限于材料与工艺等瓶颈,目前万方级以上大型商用船型尚未实现突破。
6月20日,日本国土交通省海事局为制定面向新兴需求的国内造船业发展愿景,正式发布《日本未来碳中和货物运输船舶需求预测(中期报告)》。研究聚焦碳中和目标下的海运需求,重点测算了氢能、氨能进口及二氧化碳出口等新兴货物至2050年的运输船舶需求量,结果显示相关船型市场将迎来显著增长,其中液化氢运输船的需求量或将高达940艘。
报告显示,日本将“确保本国船舶工业在下一代船舶订单量中占据领先市场份额”设定为2030年船舶产业的发展目标。
基于日本内阁今年2月通过的《第七次能源基本计划》预测及经济产业省发布的《2040年能源供需展望》设定目标量的测算,结果显示日本到2050年需要的碳中和货物的船舶需求量为:
为运输日本出口的二氧化碳,需要约180艘5万立方米载量的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
为运输日本进口的氨能,需要约110艘8.7万立方米运输船运送液化氨;
为运输日本进口的氢能:
- 8.7万立方米级运输船(液氨载运方案):约270艘;
- 5万载重吨级运输船(液态有机氢载体甲基环己烷(MCH)载运方案):约640艘;
- 4万立方米级运输船(液氢直接运输方案):约940艘。
6月2日,日本三大船企——川崎重工、今治造船、日本造船联合(JMU)宣布将就构建液化氢运输船建造体系开展联合研究。合作将重点围绕川崎重工设计建造的液化氢运输船后续船型的生产体系构建展开专项研究,推进液化氢运输船的商业化和量产。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具体合作细节仍在商讨中,但川崎重工很可能负责制造船舶核心部件,即液化氢储罐,并向今治造船和JMU供货。
在全球减碳背景下,本身无毒且燃烧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氢能备受瞩目,相关运输船需求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面对中韩船企的竞争,日本船企正力争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同时推动氢能应用。
2019年,川崎重工建成全球首艘液化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号,配备先进的储罐,可装载高达1250立方米、温度为零下253摄氏度的液化氢。该船于2022年2月完成了澳大利亚和日本之间的首航。目前川崎重工正在开发商用版本,其储罐容量达4万立方米,较首艘船舶提升约30倍。
在液氢运输船船舶总体设计相关技术领域,日韩船企长期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这两年,韩国造船业在该领域发起了猛烈的市场攻势。
去年,韩国产业部宣布了一项旨在弥补液化氢运输船巨大缺口的战略,并开始认真研发运输船。当时提出了三大战略:确保核心材料、零部件和设备源技术,开展示范和扩大规模,以及建立公私合作体系。
今年5月,韩国政府成立官民联合工作组,主导液化氢运输船研发工作。计划2025年投入55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的专项资金,目标在2027年前建成全球最大示范船,确立韩国在氢能运输领域的领导地位。
这笔资金重点支持可在零下253摄氏度环境下将氢气体积压缩至1/800的液化氢运输船研发。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MOTIE)表示,将成立公私合营液氢运输船推广特别工作组推进这一计划,工作组由韩国三大船企(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高校及科研院所等101家单位组成,共同开展43项关键技术攻关,为实现液化氢运输船的商业化运营奠定关键基础。
韩国船级社(KR)高级研究员Noh Gil-tae表示:“考虑到深冷运输船技术和设备仍在研发中,且产需地需配套建设大型液化设施,预计液化氢运输船将在2030年后成为氢能长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2024年,HD现代集团与壳牌公司签署协议,双方计划共同开发大型液化氢运输船,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商业化生产。此外,HD韩国造船海洋正与商船三井(MOL)及澳大利亚企业合作,研发储罐容量达8万立方米的液化氢运输船。
而国内船用氢能市场于2023年迎来重要突破。“三峡氢舟1号”等氢动力船舶的相继投运,为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这一里程碑式进展,显著提振了国内船用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的市场信心与创新活力。
2024年,国内船用氢能市场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船用绿色甲醇应用实现突破,带动十余个氢能船舶及动力系统项目相继落地,多家企业成功获得国内外船级社认证。在示范应用方面,氢能集装箱船、中型客运海船以及长距离液氢运输等项目均取得重要进展。
2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发布了2型液化氢运输船(180000立方米级和20000立方米级)设计方案,获得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其中,180000立方米级液氢运输船是目前全球最大舱容的液化氢运输船。10月,中国海油执行的全球最远液态氢海运示范项目运输船,行驶超过一万海里,顺利抵达深圳盐田港。
今年国内氢能船舶市场也捷报频传。3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蓝海氢能号”在上海完成首航。该船采用液态有机储氢技术,续航力达到5000海里。6月26日,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正式入列。
作为氢能运输领域的革命性解决方案,液化氢运输船凭借其卓越的储运效率,将重塑全球氢能供应链格局,成为航运业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尽管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各国在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和市场应用方面的持续投入,预示着2030年后船用氢能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为全球航运业深度脱碳提供关键解决方案。随着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及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效率且更安全的液氢运输前景可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