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股市和债市出现下跌,呈现出股债汇“三杀”的局面。这一现象的根源可追溯至4月2日特朗普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引发全球资本逃离美国资产。资本的流出是对美国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导致资金大量流出美国国债,使其跌幅显著。据报道,美国6月前有6.5万亿美元国债到期,需通过发行新债偿还。然而,近期美国发行的160亿美元20年期国债中标利率高达5%以上,创下新高。这不仅增加了美国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也让投资者对6.5万亿美元国债的发行前景感到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国债收益率相对较低。例如,中国近期发行的2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足2%,显示出中国国债的吸引力。此外,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失去了最高信用评级,而中国则维持了稳定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一评级差异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出台的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的认可。
外资投行近期也纷纷发表看多中国资产的报告,舆论方向已发生显著变化。资本从美国资产流出,进一步加剧了美国股债汇市场的困境。相比之下,中国资产在过去几年被低估,尽管近期有所反弹,但核心资产估值仍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具有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中国大模型的出现打破了美国在该领域的垄断,增强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的信心。人形机器人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相关板块表现强劲。例如,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亮相、举办半马比赛等,显示出其商业应用的巨大潜力。中国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优势,使其有望成为继家电、手机、汽车之后的第四大产业。相比之下,美国虽然技术先进,但制造成本高,商业应用进展缓慢,无法有效推动制造业回流。
美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第一季度美国GDP出现负增长,引发衰退担忧。美国前财政部长批评特朗普发动贸易争端不利于经济增长,且损害了政府信用。这些因素导致美国股债汇市场表现不佳,迫使特朗普寻求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这为中国在谈判中提供了有利地位。
今年以来,科技股表现强劲,特别是A股中的人形机器人相关AI板块和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然而,近期市场出现震荡调整,科技股涨幅有所回落。从产业发展来看,机器人产业是未来5至10年的重要赛道,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尽管资本市场短期内出现调整,但长期来看,科技股仍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科技赋能传统行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
消费板块近期也出现调整迹象,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影响,消费股表现沉寂。然而,市场调整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年以来,政策面大力支持资本市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CPI目标为2%。4月CPI为负,意味着后续将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经济。居民存款在过去四年增加60万亿,存量达160万亿。随着存款利率下降,部分居民可能将存款转移至股市,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